腾讯网联合中国网、正义网广邀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就报告中关乎国计民生的各种政策规划进行解读,以下是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专家崔晓黎的 温家宝总理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作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也对今年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和安排。
四是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单细胞蛋白、海洋农牧场、生物能源、农副产品综合和多层次开发、生物反应器等都将成为农业新的生长点和蕴含极大潜力,传统农业的领域和内涵在拓展,工农业将融入一体,其界限渐趋模糊。
3、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 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是指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运行模式。在探索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许昌对高效农业园区的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归纳总结出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运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综上所述,我们只能对现代农业的定义作一个简单概括: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环境,花卉苗木发展势头迅猛,鄢陵一个县面积就达24万亩,仅此一项年新增加农民收入6亿多元。同时,大桃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平谷县先后建起了泰华、平乐、华邦等几家果品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2000万元。
即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1998年全国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9万个、农技推广人员39万人。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条基本经验和做法。到1998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到620.64亿元,是1995年的2.8倍。翻阅文集三农卷,深感文稿内涵丰厚、立意高深、观点鲜明、文字朴实,是寓实践性、理论性、前瞻性、创新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综合研究成果。(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大的突破。
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三)狠抓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
尤其是粮食,连上了三个台阶,于1996年提前4年实现了中央确定的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万亿斤的目标。90年代中期,全国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幅度增加投入,扩大开发范围。据统计,1995年至1998年,我国粮、棉、油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分别由1994年的8902亿斤、86.8亿斤、398亿斤,增加到1998年的10246亿斤、90亿斤、463亿斤。我国近代以来农业发展的六条基本经验 2010-01-26 00:00 · harry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1995~1998年),我国农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粮、棉、油、林、牧、渔、乡镇企业、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得以全面发展。
培训各级各类科技人员100万人次、农民4亿人次。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抑制通胀、稳定经济、支持工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世纪末开始的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以及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农业科研攻关有大的突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自1995年,全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连年大幅度增长,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90年代中期加大了推行力度,加快了发展进程。
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适当开垦宜农荒地,以增加粮棉油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据统计,1995年至1998年,我国粮、棉、油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分别由1994年的8902亿斤、86.8亿斤、398亿斤,增加到19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1995~1998年),我国农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粮、棉、油、林、牧、渔、乡镇企业、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得以全面发展。
同时,广大农民积极投工投劳,每年冬春农闲季节都有上亿劳动力在各自的所在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建设高产稳产田。实践证明,深化改革、落实政策、保护农民切身利益、解决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到1998年,全国共新建各类水库200多座,整修堤防8.6万公里,万亩以上灌区330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多万亩,新增除涝面积4800万亩,治理盐碱地22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8万平方公里,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这一时期提高农业增长科技含量的主要对策:(一)种子工程实施有大的突破,基本形成了上下联结、横向贯通的良种繁育、供应和推广体系。作为中央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姜春云同志,参与了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并做了扎实有效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把农业放到经济工作的首位 针对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某些重工轻农,以致农业弱化、停滞不前、出现萎缩的苗头和倾向,经过调查研究,党中央明确提出并实施强化农业的战略举措,包括进一步确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优先发展农业、一把手负责,实行粮棉肥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等。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资价格高、定购粮价格低、农民负担重(一高、一低、一重),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挫。实践证明,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工农差别的现实途径。
到1998年9月,九五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项目,通过鉴定成果176项,其中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2个,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4300万亩。只有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产品持续稳定增长,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和城乡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这为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条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并以此战略、方针、原则,统一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和行动,把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农业投入、科技兴农和扶持措施等落到实处,从而使我国的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项目区基本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这种经营模式,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山东诸城县试验成功后,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这几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大中小并举、防涝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在抓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大搞多搞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小流域治理、坡地改梯田、平整土地、种树种草,修建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小栏闸、小水电,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等基层专业技术服务组织,为农业连年增产增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农科教结合有大的突破。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有效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和农民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丰收计划实施为例,这一时期全国共推广以农业部九五重点推广的十大技术为主的适用农业技术257类,新增农业产值700多亿元。
农业生产生态条件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保障了农业连年丰收,又为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而最根本的是紧紧抓住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要害,从上述六个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调研文集强调,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绝不是主观随意的决定,而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其弱质产业特点决定的。农资价格水平总体下降,使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的生产费用支出,由1995年占37.6%回落到1996年的16.8%实际上交税金达 22.99亿元,约占全区 63.6亿元的 33.2%,连续六年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呼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小到大,由慢到快,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随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壮大,呼市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开发转变,产品逐步由初级、低劣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以及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以经济技术开发区、赛罕区为中心的绒毛加工产业带,主要集中了盘古集团、蒙王、山丹、维信、富佳工贸、铁骑、中服、阿尔吉利等绒毛加工企业。
实现增加值 183.1亿元,约占全区预计增加值总额的 24.8%。以武川县、和林县为中心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带,主要集中了华欧、三联、飞马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在产业定位上,本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的宗旨,确定了乳业、玉米(包括生物制药)、马铃薯、绒毛加工等产业集群快速推进和蔬菜、肉类、饲草料、药材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此外,各地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农民自筹、银信部门贷款以及招商引资,加大农牧业产业化投入。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xf4xj.scrbblr.org/4s0v1/2084.html
上一篇
阿达梅克、本克斯谈本周比赛
有话要说...